文小秘 > 生活課堂 > 放假安排 > 2024春節假期法定假日是哪幾天

2024春節假期法定假日是哪幾天

躍瀚0 分享 時間:

2024春節假期法定假日是哪幾天?

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,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春節放假安排,僅供參考,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!

2024春節假期法定假日是哪幾天

2024年春節放假調休時間

春節放假時間:2024年2月10日至2024年2月16日共計7天,其中2月17日和2月18日2天正常調休上班。

注: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以官方發布消息為準。

春節的由來

正月初一日,歷史上曾有元日、元旦、元辰、元朔、三元、三朝、三正、正旦、正朔等三十多種名稱。稱為春節,是近代才出現的事情。辛亥革命后,各省代表云集南京開會,議定我國采用公歷紀年,把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,將農歷正月初一日改稱春節。但是并沒有正式命名和執行。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,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,才正式決定我國采用公歷紀年;農歷正月初一日正式被命名為春節。

說法一

一種說的是,古時候,有一種叫做“年”的兇猛怪獸,每到臘月三十,便蜜村挨戶,覓食人肉,殘害生靈。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,“年”到了一個村莊,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?!澳辍焙雎劙肟罩许懫鹆伺九镜谋蘼?,嚇得望風而逃。它蜜到另一個村莊,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,它不知其為何物,嚇得趕緊掉頭逃跑。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,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,只見里面燈火輝煌,刺得它頭昏眼花,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。人們由此摸準了"年"有怕響,怕紅怕光的弱點,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,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。

說法二

另一種說法是,我國古代的字書把“年”字放禾部,以示風調雨順,五谷豐登。由于谷天一般都是一年一熟。所“年”便被引申為歲名了

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,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。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,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“立春"”

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。據說,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,是辛亥革命后的事。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,為了區分農、陽兩節,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改名為"春節”。

新春佳節的意義是什么

自古以來,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?!渡袝ご髠鳌分姓f:“正月一日為歲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故曰:‘三朝’,亦曰:‘三始’?!币馑际钦f,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,一月的開端,一日的開端。

“年”是時間的單位,一年365天,春夏秋冬周而復始,稱為一年。大約在西周時期,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。并且,“年”和“春”常常聯系在一起。古時候,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,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,有諺語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,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,既是一年之始,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、開門紅。

春節的具體含義

春節,即農歷新年,俗稱新春、新歲、歲旦等,口頭上又稱過年、過大年。春節歷史悠久,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變化而來。萬物本乎天、人本乎祖,祈歲祭祀、敬天法祖,報本反始也。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,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在春節期間,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,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。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、攘災、拜神祭祖、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,形式豐富多彩,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。

春節的文化內涵和意義

1、過小年

農歷臘月廿三日(南方是廿四日),是祭祀灶君的節日。民間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功過,辭灶便是送灶王爺起程。故民間對這位居家之神,平日態度很虔誠,且很尊重。送灶寄托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,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,吉祥如意,歲歲平安。民間認為,過了二十三,諸神上了天,百無禁忌。娶媳婦、聘閨女不用擇日子,稱為趕亂婚。直至年底,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。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,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。

2、迎春掃塵

從農歷臘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,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“迎春日”,也稱掃塵日,因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新春掃塵有“除陳布新”的涵義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統掃出門。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,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,疏浚明渠暗溝。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、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。

3、備年貨蒸年糕

節前十天左右,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,年貨包括雞鴨魚肉、茶酒油醬、南北炒貨、糖餌果品,都要采買充足,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,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,準備過年時穿。經常準備的食物,一是腌臘肉,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,這種食品存放時間較長,不易變質。二是蒸年糕,年糕因為諧音“年高”,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,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。

4、年夜飯

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,根據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的記載,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。因為正值冬天,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,因此也稱圍爐。

5、傳統座次

按照老禮,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“尚左尊東”、“面朝大門為尊”。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,末席為最低者。如果是請客,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,主人則居末席。首席未落座,其余都不能落座,首席未動手,大家都不能動手。

6、飲食特色

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、魚、年糕、長年菜等。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,有富貴之意;魚這道菜不能吃完,因為在漢語中“魚”和“余”同音,有“年年有余”的吉祥意思;年糕則有“年年高升”之意;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。華南則多有雞、燒肉、發菜、蠔豉等,因為“發菜蠔豉”與“發財好市”諧音。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,豐盛湯鍋。

7、貼春聯

春聯,也叫“門對”、“春貼”、“對聯”、“對子”,屬于楹聯的一種,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。

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,“三陽始布,四序初開”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,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,作于開元十一年(723年)。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,潮流發源地是南京?,F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。

8、貼福字

春節貼福字,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。春節貼“?!弊?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

9、守歲

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。晉朝人周處《風土記》中說到蜀地年俗,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,稱為“饋歲”;相互宴請,稱為“別歲”;除夕通宵不眠,稱為“守歲”。這是現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。

10、拜大年

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,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,給兒童壓歲錢,初二、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,相互拜年,道賀祝福,說些恭賀新喜、恭喜發財、過年好的話,祭祖等活動。

11、鬧新春

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,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,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、耍龍燈、演社火、游花市、逛廟會等習俗。這期間花燈滿城,游人滿街,熱鬧非凡,盛況空前,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,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。

1491495
10周岁女全身裸无打码,挺进稚嫩的小花苞,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